基辅的政府大楼还在冒着黑烟,空袭的警报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至少四个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坐到了镜头前。
他面色凝重,对着全世界宣布:华盛顿正在和欧洲盟友商量,要对那些还在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搞一轮新制裁。
这话一出,火药味更浓了。
贝森特说得相当直白:“我们准备好继续施压,但这需要欧洲伙伴跟我们站在一起。”
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一场赛跑。
一边是乌克兰人还能撑多久,另一边是俄罗斯的经济还能扛多久。
这套路数,特朗普政府玩得最熟。为了逼印度站队,直接一纸高额关税令砸了过去。
现在,贝森特的表态,等于把美国的底牌全亮了出来:掐断俄罗斯的能源财路,让它的战争机器熄火,逼着莫斯科滚回谈判桌。
但问题是,谁会是下一个倒霉蛋?或者说,谁早就该在那个名单上了?
谁在演双簧
就在华盛顿这边磨刀霍霍的时候,一个声音从欧洲内部响了起来,很不合时宜。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彼得,对着记者就把窗户纸捅破了。
“我们买俄罗斯石油,光明正大。可好多欧洲国家,都在绕着道偷偷买。”
这一嗓子,直接把欧洲能源政治那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稀烂。
原来,这场声势浩大的对俄制裁,早就成了一出大型魔幻剧。
你公开买,你就是“亲俄派”,是“欧洲叛徒”。
你偷偷买,找个第三国转手,那你就是“务实”,是“保障能源安全”。
换个马甲接着卖
答案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下巴都要惊掉了。
那个反俄调门最高的波兰,前脚还在大骂匈牙利没良心,后脚就通过斯洛伐克的管道,悄悄接收着来自东方的石油。
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找欧盟要钱,说要升级炼油厂,好“摆脱俄油依赖”。
实际上呢?是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来路不明”的原油。
嘴上说着要戒断,身体却很诚实。
还有德国,这位欧盟的“道德模范”,2022年之后,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不降反升。
当然,油轮不直接去汉堡了,得先去印度、土耳其或者塞尔维亚旅个游。
在那儿,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被加工混合,换张提货单,贴上“非俄制造”的标签,身价翻倍地运进德国。
海关数据骗不了人,去年德国从“不明来源”进口的原油暴增。
巧的是,它们的化学成分,跟乌拉尔原油一模一样。
老大哥的小算盘
这条“俄油洗白链”,已经成熟得不像话。
奥地利、捷克这些国家,通过克罗地亚的港口拿货。
那里的油轮排着长队,一艘艘挂着马耳他、塞浦路斯国旗的船,鬼鬼祟祟,组成了庞大的“影子船队”。
油一上岸,贴个“东南欧供应”的标签,就合法了。
从鹿特丹到汉堡,码头工人都心照不宣。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人是傻子吗?他们能不知道?
但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答案很残酷。
美国搞制裁,从来不只是为了乌克兰,更是为了重塑欧洲的能源版图。
最终目的,是让欧洲彻底扔掉便宜的俄罗斯管道油,乖乖来买美国贵三倍的液化天然气。
可美国也清楚,真把油管掐死,德国工厂得关门一半,整个欧盟经济都得进ICU。
一个彻底垮掉的欧洲,等于一个残废的北约。
这笔账,华盛顿算得门儿清。
所以美国的态度很微妙:你公开打我脸,不行,我得制裁你。你关起门来做事,可以,别声张。
最讽刺的是,骂别人最狠的,自己也没闲着。
数据显示,光是2022年,美国就进口了超过2500万桶俄罗斯石油产品。
其商务部的官方标注是:“二手贸易,不违反制裁。”
翻译过来就是:我没直接买,是别人卖给我的,所以我很干净。
结语
于是,匈牙利成了那个说真话的倒霉蛋。
它不是不想硬气,是真的没得选。
全国九成的炼油厂,就靠着那条“德鲁日巴”输油管活着。
想修新管道,被欧盟拒了。想从克罗地亚过境,过路费直接给你涨五倍。
没办法,外长西雅尔多干脆摊牌了:“我买,我承认,不偷不抢。”
结果,他成了全欧洲的靶子。
这就像班里,一个穷学生承认自己抄了作业,因为实在请不起家教。
而另一个富二代,书包里塞满小抄,却在讲台上慷慨陈词,痛斥抄袭可耻。
最后,老师罚了前者,表扬了后者。
全班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没人敢吭声。
西雅尔多的愤怒,其实是一个小国对这种虚伪秩序,最无力的控诉。
正如他所说:“我们光明正大,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而那些躲在暗处的买家们呢?他们有选择,却选择了虚伪。
在线配资平台,上上盈配资,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