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中国作为最大原油进口国,总量每月接近5000万吨,却在2024年连续数月未从美国购入任何石油。
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原油进口已降至极低水平,到六七月份完全中断,这种现象源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方加征关税导致成本上升,中国企业自然转向更具竞争力的来源,如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
这种调整并非被动,而是中国主动优化供应链的表现,与以往相比,现在的进口策略更注重多样化和稳定性,避免单一依赖带来的风险。
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在2025年初实施新一轮关税政策时,终于就中美经贸关系公开表态,他签署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征收10%额外关税,同时暗示希望中国在能源等领域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逆差。
从美媒报道看,特朗普的意图在于通过关税杠杆,迫使中国恢复购买美国石油、LNG和农产品等,以缓解美国国内库存压力和就业问题。
但这种要求忽略了互惠原则,中国能源进口决策始终服务于国家需求,而非外部施压。
2024年中美谈判破裂后,中国原油进口从美国锐减,一月尚有部分采购,到四月已接近零,六月海关数据显示完全中断。
这种中断与2018年贸易战初期类似,但不同在于如今中国备选渠道更成熟,俄罗斯供应通过管道每日达200万桶以上,运输效率提升30%,成本更低。
这表明中国能源安全水平已显著进步。通过加强与OPEC+合作,中国锁定低价油源,节省外汇数百亿美元,同时推动国内炼化产业升级,处理多样油种的能力增强,避免了以往对美国轻质油的依赖。
特朗普的发声发生在2025年2月关税生效之际,他公开表示,美国将对不遵守贸易规则的国家施加压力,并特别提到能源贸易,希望中国“大量购买”美国产品以换取关税豁免。这暴露了美方在能源出口上的困境。
美国石油产量每日超1300万桶,但2024年库存攀升至5亿桶,储存设施饱和度达90%,出口商面临价格下滑。
相比之下,中国总进口虽同比微降1.9%,但通过转向巴西和马来西亚,整体供应稳定,进口总量仍保持在11百万桶每日以上。这种对比,突显中国在国际博弈中的韧性。
特朗普的新要求并非孤立,而是嵌入更大贸易框架。他在社交平台和新闻发布会中反复强调,中国需开放市场,包括能源领域,以减少美对华逆差。但中国回应强调,对等原则下才能合作。
2024年,中国从伊朗转口油增加28%,从俄罗斯创纪录108.5百万吨,这是战略回应的体现。
与2019年不同,那时中国进口中断后短期恢复,如今持续数月零进口,源于更强的储备系统,国家石油储备达9亿桶,能缓冲半年需求,推动能源转型,电动车普及减少石油依赖度至55%。
从长远看,特朗普的要求虽针对石油,但实际涉及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等领域。他希望通过能源换取让步,但中国坚持自主路径,2025年上半年,与加拿大油砂合作协议签署,进口量增长30%,取代部分美国份额。
这代表发展模式的更新。中国通过AI优化炼化过程,效率提升10%,不仅降低成本,还增强环保标准,避免地缘风险。相比美方政策波动,中国策略更注重可持续性,确保经济增长不因外部干扰而动摇。
美国石油行业因中国中断进口而承压,得州油田减产,岗位流失数千,但中国炼厂运转顺畅,通过预存和替代维持生产,这说明多元化进口的优越性。
2024年12月,中国发放第二批进口配额158百万吨,信号强劲需求,但优先非美来源。
特朗普发声后,市场油价波动5%,但中国能源股稳定,投资者信心增强。这种反应,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的提升。
特朗普的新要求,还牵涉伊朗和俄罗斯因素。他暗示若中国减少从这些国家进口,可获关税优惠,但中国维持稳定采购,伊朗油占总进口10%,通过第三方转口规避制裁。
这是一种平衡艺术。与以往对比,现在中国使用卫星跟踪油轮和加密支付,确保交易安全,技术进步显著。美方试图分化,但中国加强与产油国合作,如在伊拉克投资炼厂,控制上游资源,推动“一带一路”能源项目。
这一事件的核心在于能源作为贸易工具的运用。特朗普希望用石油撬动更大利益,但中国聚焦本土创新,页岩气开发产量增长15%,自给率升至70%。
这推动了中国从进口依赖向自给自足转型。2025年,中国风电太阳能装机翻番,减少化石燃料比例,绿色发展路径清晰。相比美方库存饱和,中国供应充裕,增强谈判筹码。
特朗普的要求虽新,但本质延续贸易战逻辑。中国通过强化储备和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进口依存,推动产业高端化。
2025年8月,中美关税休战延长90天,谈判继续,但中国对美石油进口维持低位,来源分散化增强。俄罗斯供应创高,整体进口预期2025年反弹5%,中国能源安全进一步巩固。
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如何继续维护权益?特朗普的要求能否真正改变格局?或许通过审视这些问题,我们能更深刻理解全球博弈的本质。
在线配资平台,上上盈配资,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