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也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回应却非常强硬,宣称巴勒斯坦国不会被建立,甚至扬言称其目标不仅在于加沙。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极右翼成员则进一步威胁吞并约旦河西岸,甚至解散巴勒斯坦当局。
9月22日,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在联合国举行。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六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来源:央视新闻)
由于美国拒发签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只能通过视频方式参会(来源:央视新闻)
西方国家为何此时掀起“承认潮”?
自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次宣布建国以来,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但在9月21日之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际大家庭里,并不包括西方主要国家。
近日,随着联合国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的召开,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西方大国纷纷掀起巴勒斯坦国“承认潮”。至此,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占比超过80%;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有4个承认巴勒斯坦国,占比80%(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显然,承认巴勒斯坦国已成为国际共识。
9月22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讲话(来源:新华社)
那么,这场巴勒斯坦国“承认潮”为何在此时掀起?
听听加沙废墟里的哭声吧。“加沙地带的饥荒与遭到的破坏已超出人类容忍极限。”——这是英国副首相拉米近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的表态。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6余万人受伤。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犯下种族灭绝罪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则分析指出,“承认潮”背后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
首先,加沙局势正在持续恶化,人道主义灾难愈发凸显,“两国方案”正在不断被边缘化。“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径正在不断挑战国际公平正义,已超出了其传统西方盟友的忍耐底线。”刘中民表示,“承认潮”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体现。
其次,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有其现实利益考量。无论是从欧洲对阿拉伯国家的能源依赖,还是从欧洲的穆斯林族群等问题来看,巴勒斯坦问题都与一些欧洲国家的现实利益挂钩。近期欧洲频频出现反以色列游行,也显示出支持巴勒斯坦已成为这些国家的民意基础。
最后,联合国大会的召开成为重要时间节点,不少国家希望借此进一步向以色列施压,并强化巴勒斯坦作为国家的国际法基础。
9月23日,加沙,巴勒斯坦民众通过拉希德街继续向加沙南部撤离(来源:视觉中国)
以色列“强硬回击”,美国态度成关键
然而,“承认巴勒斯坦国”仅是实现正义的第一步,远非终点。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9月21日发表声明,指责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正为“恐怖主义”提供奖励,称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按照他的说法,他将在访美回国后就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作出回应。
次日(22日),与军方高层举行犹太新年祝酒活动时,内塔尼亚胡又表示,未来一年将是“以色列安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以色列决心实现所有战争目标,而其目标“不仅限于加沙地带,还要在各领域开辟安全、胜利与和平的新机遇”。他称,以色列必须且有能力摧毁“伊朗轴心”。
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极右翼成员则进一步呼吁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21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英国和其他国家决定我们未来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对‘反以色列行动’的唯一回应是收回犹地亚和撒马利亚(即约旦河西岸地区)‘犹太人家园’的领土主权,并永远将巴勒斯坦建国这一愚蠢的想法从议程中剔除。”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在社交平台X上进一步表示,他将在下次政府会议上提议立即在约旦河西岸地区“行使主权”,同时“彻底解散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显而易见,巴勒斯坦国承认大潮下,以色列不仅没有顺势调整,反而正以更加强硬的姿态表明其对承认潮流的拒斥。
巴勒斯坦媒体认为,这背后的原因首先在于以国内政局,当前以色列政府主要依赖在巴以问题上立场强硬的极右翼政治势力支持,任何让步都可能引发政府危机。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美国的强势撑腰。美国迄今未承认巴勒斯坦国,在此次西方承认潮中还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不仅直接阻扰巴方参加联合国会议,更积极劝阻其他国家不要承认巴勒斯坦国。值得注意的是,内塔尼亚胡在21日的表态中强调,以色列将在“其从美国返回后”再作出具体回应。这显示出,其内政外交策略高度依赖美国立场。若美国立场不变,仍持续提供军援和外交支持,那么以色列即便遭到更多孤立,恐怕也不会轻易改变基本战略。
近日,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公开宣称,以色列正在和美国商谈战后如何处置加沙土地,因为加沙地带是一个“房地产富矿”(来源:央视新闻)
以色列媒体则认为,接下来,以色列可能采取几种动作来回应“承认潮”:一是升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以显示其不会在国际压力下妥协;二是在约旦河西岸推动所谓的“主权宣示”,加快犹太人定居点扩张。这些举动不仅会导致加沙人道危机继续恶化,还将进一步摧毁“两国方案”的现实基础,加剧地区紧张。
象征意义的作用有多大?
显然,在外交和国际法层面,承认巴勒斯坦国有重要象征意义,但美国坚定的“挺以立场”和以色列的强硬回应,则意味着众多西方国家即便承认了巴勒斯坦国,也很难阻止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刊发在德国之声网站的一篇文章就表示,承认国家地位只是空洞的口头表态,没有国际社会的实际行动,暴行就不会停止。
美国和德国是以色列最大的武器提供者,美国没有对以色列进行任何军售制裁,德国只制裁了一部分的武器(目前,德国和意大利已明确表示不会跟进承认巴勒斯坦国),现在的压力还没有达到让以色列感觉到不可承受的程度(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表示,最近一批西方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国内外背景。这当然是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迈出的非常重要和正确的一步,但是它对直接推动加沙冲突的缓解,作用还是有限的,巴以问题的解决仍然是长路漫漫。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克尔伯格则进一步分析指出,除非这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决定采取具体措施对以色列施压,例如限制武器销售、制裁个人和组织、限制贸易往来,否则这一举动可能会进一步孤立以色列,但不会动摇其右翼政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的分析则更为一针见血。“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关键在于内塔尼亚胡政府还能撑多久。如果内塔尼亚胡继续执政,停火还是很遥远,‘两国方案’没有落地的空间。” 韩建伟说。
9月16日上午,以色列特拉维夫,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因涉嫌贪腐案出庭作证。他以正在对加沙城展开地面攻势为由,拒绝长时间出席庭审(来源:央视新闻)
以色列抗议者保拉·科施:他(内塔尼亚胡)是一个世界级的罪犯。他给加沙和以色列人民带来了死亡和屠杀(来源:央视新闻)
但象征意义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
正如英国副首相拉米所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无法喂饱加沙饥饿的孩子,也不能让被扣押人员得到释放,但是它意味着英国支持“两国方案”,并且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正义性。
支持,就是呼声。越来越多的呼声,就会变成不容忽视的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出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对和平、公平、公正的立场,更是为巴以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美国和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立场显得愈发孤立。面对越来越多国家反对以色列的暴行,面对未来可能被国际社会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不管是美国还是以色列,恐怕都需要认真考虑,究竟是一意孤行,还是回到“两国方案”。
毕竟“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恐吓和打击邻居得来的,也不是建立在鲜血和死亡之上的。
(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整合整理央视新闻、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
在线配资平台,上上盈配资,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